格物斯坦首页 > 新闻中心

孩子的教育不是嘴上功夫!
发布时间:2017-09-27  |  浏览次数:698次
  摘要:

孩子的教育不是嘴上功夫,不是孩子考得好了夸几句,孩子考得不好了严厉地训斥一通,也不是和校外培训班的老师聊几句,觉得好像不错,报了班,心就踏实了,感觉孩子立马就能有一个飞速的提升。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如何教育好孩子却是门很大的学问,不是每个父母天生就会的一件事情。

1506481732204275.jpg

        孩子的教育不是嘴上功夫,不是孩子考得好了夸几句,孩子考得不好了严厉地训斥一通,也不是和校外培训班的老师聊几句,觉得好像不错,报了班,心就踏实了,感觉孩子立马就能有一个飞速的提升。

        中国教育中家长的痛点
        不管怎么说,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但是现在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校外的培训机构,大多数不能够满足家长们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通过丰子恺的漫画来感受一下。

1.jpg.png

        瞧,用一块模子做出来一模一样的小人儿,类比到我们的教育中,就是百个千个万个学生一个样子,这种教育是不是很可怕?独具个性的孩子送到学校,一般无二的成人生产出来,教育变成了加工,学校变成了工厂。 

2.jpg_副本.jpg

        一块模子量大小,用同一个标准测量孩子,不管孩子是否乐意,生搬硬套用力塞,只要孩子符合了标准,就是完成了教育任务,至于孩子什么感受,却没有多少人关心。

4.jpg.png

        虽然程度不一样,但是都在一条线。无论孩子本身的能力如何,一律强制按年龄划分年级,导致有的孩子踮着脚尖够不到,有的却空有才能无法发挥。

        其实这三幅图对家长来说也有很好地借鉴作用,作为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要能够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力如何,兴趣点在哪里,而不能看到别人的孩子的优势之处,生搬硬套地往自己的孩子身上装。即便社会大环境无法做到很好地因材施教,但是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教育资源不均衡
        中国的教育有两个问题一直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就是应试教育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学前班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然后问全班的学生这是什么?很多小朋友都踊跃地举手发言,小朋友们的答案有很多圆、零、太阳、月亮、鸡蛋、大写字母O等等。但老师此刻却生气了,他说这明明是零,可能因为他是教数学的缘故吧,所以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很是生气,从此以后上课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了,因为他们怕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认为正确的到了老师眼里就是错的呢?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教师以正确答案为标准作为唯一依据,严重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甚至直接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重智力发展培养轻非智力的培养与发展;重升学率轻能力的培养;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导致学生严重分化,学生厌学差生流失,人为地造成教育的不平等;社会出现不少高分低能的人;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矛盾一触即发;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等等。 

1506481813762705.jpg

        现代版“孟母三迁”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不均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为了避免让自己的孩子陷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的贫困恶性循环,很多农村孩子跑到县城上学;县城孩子,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不惜远离父母到市里求学;而市里有的孩子则拥向了省城;省城里面很多的人也往教育资源优质的区域靠拢。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抢占人工智能新高点而不断努力。因此,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靠重复操作的人工渐渐地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操作工,而是更多的有创造力和创新活力的人才。
        2016年济宁一中机器人教学班全体学生全部通过本科线,其中大多数队员获得了自主招生的资格,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

机器人教育.jpg

        为什么济宁一中机器人教学班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呢,因为他们不拘泥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充分挖掘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们动手、手脑、创新成为一种常态,也带领孩子们出去参加各种比赛进行历练,获得进一步提升,也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高校招生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很多985、211高校都有针对科技创新类人才的自主招生条件。

        孩子的教育要有规划的落到实处
        孩子的教育是很多中国家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家长们要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能力、兴趣在哪些方面,不足之处有哪些?家长们还要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知道未来,等孩子走向社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有立足之地。

机器人教育.jpg

        各方面结合起来,将孩子的教育有规划地落到实处,家庭能够帮到孩子的就家长们自己动手来帮助孩子的,家庭里面无法完成的可以借助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来帮助孩子,那么孩子在将来或许能够脱颖而出。 

        人工智能时代,孩子如何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这是中国首个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随着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顶层设计框架搭建完成,产业发展有望持续提速,同时也可以得知,未来需要的更多的是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机器人教育.jpg

        那么孩子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呢?可以借助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教育是指通过搭建、编程、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机器人教育.gif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机器人的课堂上,老师会通过新颖的教学材料,比如机器人结构件、传感器、电机、舵机、DIY材料等等来进行各种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思考

机器人教育.gif

        主动思考问题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机器人教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地锻炼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机器人教育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机器人作品来帮助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

机器人教育.gif

        在机器人课堂上,老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孩子们学习主体的身份,引导学生们变学习为主动,积极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一来,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受到束缚,创新意识自然得到了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家长也在慢慢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机器人教育也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大多数家长认可其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机器人教育.jpg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