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斯坦首页 > 新闻中心

机器人landing破解“诊断难”
发布时间:2017-07-11  |  浏览次数:510次
  摘要:

兰丁实验室接待了一名河南妇女,她的病理样本通过机器人扫描和云平台分析,几小时后,她就从手机上接收到了诊断报告。

机器人.jpg

       

       兰丁实验室接待了一名河南妇女,她的病理样本通过机器人扫描和云平台分析,几小时后,她就从手机上接收到了诊断报告。在2017年7月8日举行的华创会人工智能论坛上,记者了解到,这种“尖板眼”已经进入实际应用。“目前,全国大约只有一万多的病理医技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旦患者得了大病,由于诊断人员的缺少,和对诊断结果的不确定,患者需要去好几家医院,看好几个专家,才能确诊。”林祯成(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以宫颈癌为例,中国需要做宫颈癌筛查的有3亿适龄妇女,但目前覆盖率仅为25%,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80%的水平。


       为了让诊断方便快捷,武汉的兰丁公司研发出了机器人landing,机器人landing可以实现了这一目标。


       据专家介绍,人工检测是让病理医生坐在显微镜前找癌细胞,就好像在几万粒黄豆中寻找几粒烂黄豆,非常费时费力,并且,人工检测的诊断结果还会受医生心情、经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机器人landing则将标本与海量的病例数据进行比较,将每一个细胞进行自动扫描分析,然后比对,可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果。


       机器人landing与人工检测相比优点在哪里?林祯成说,第一、准确率的提升,经过研究,机器人landing诊断的准确率超过85%,而原来人工检测的准确率只有42%-73%。第二、医疗手段的优化,传统的人工检测的方法医生需全程参与,工作量很大,而兰丁公司的检测方式,医生仅需对“阳性”病例进行复核。第三、检测速度更快,大部分病例仅需3至4小时即可出结果。第四、成本低,以宫颈癌为例,一次检测只需人民币300多元。林祯成还表示:“在人工智能诊断领域,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兰丁公司的技术已经领先。”


       机器人landing技术已经成熟并投入实际应用,但是究竟何时才能实现纯人工智能诊断?专家表示,仍有一些障碍需要突破。因此,目前通行的细胞病理医生专业规范条例,须由医生对诊断结果签字才能生效。随着,医疗机器人的诞生,将促进医疗行政部门的决策者对新技术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乃至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思考。


       格物观点:机器人landing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让很多的患者可以尽快地确诊,另一方面也会对现有的医疗领域造成一定的冲击。不管如此,随着医疗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参加格物斯坦机器人教育的小朋友们,学好机器人教育的各方面知识,长大后自己也设计出厉害的医疗机器人吧,加油!


1499050995954390.jpg

Responsive image